【腦中小劇場 重大公告 好消息與壞消息】
再過一個月,小劇場開場就滿兩周年了,在這裡宣布兩個消息,一好,一壞。
首先,我要感謝每一位讀者的支持,無論你是死忠腦粉,或是萍水相逢路過點讚就再也沒有回桌的讀者,我都感謝你的追蹤或是那個讚,因為這一萬四千多個讚,我才有被看見的可能。確實,網路當道的時代,要求忠誠度是極度不合理的,訊息更新的速度,知識傳遞的精準度,笑點埋伏的密集度,才是圈粉的條件,因此我很感謝那些沒有忘記這個專頁,願意留守到現在讀者們(鞠躬)。
正如某個韓國球迷說過的:「沒有球迷的支持,球打得再好,終究也只是球匠。」
這些文字,如果沒有讀者口耳相傳,我也只是個普通的寫手,所以我衷心感謝。也因為如此,我才得以在去年底出了第一本書,《人生障礙俱樂部》。
好消息是,我在今年四月「簽了第二本書約」。
感謝 寶瓶文化 願意給我第二次機會。畢竟第一本書實在太任性,坦白說,要出一本「內文在粉絲專頁上都找得到,每篇故事動輒五千字,沒有任何『指引原則』,而且不主打愛情與職場議題,作者毫無顏值可言」的心理書籍,別說社長或編輯,連我自己都替出版社捏把冷汗。
不過最終我還是出了一本任性的短篇小說集,雖然我從來沒有因為這樣走在路上被認出來,新書榜最好的名次也只停在十七名,而且這本書已經出現在二手市場了,但如果人生中有任何可以稱得上是夢想的方框(雖然我一直以來都很排斥談夢想,我認為知道自己要幹嘛比較重要),那個框基本上已經打勾了。
於是這一次,不能再任性!我必須認真考量市場需求,這與版稅無關,而是與「能見度」有關。沒有市場,沒辦法被店家放在新書推薦區,沒辦法和相關區塊產生連結,就算賺不了錢,至少也要賺到它被路人拿起來翻的機會。
經過討論,我們決定把第二本書的主打客群定位在青少年與家長,這次談教養,不過想也知道不會正正經經地談。同樣會練肖話、同樣有精彩的故事,但內容會更簡潔凝鍊,會有清楚的「指引原則」與「相關理論基礎」,字數控管在三千的字以內,讓讀者便於消化。但基於前車之鑑,也為了保障文字的新鮮度,這本書的內容,不會出現在粉絲專頁上。
因此壞消息是,我可能會「顯著減少更新粉絲專頁」。自從四月離開醫院,獨立接案之後,一邊當奶爸,一邊準備演講稿、撰寫劇本拍片、錄製節目、書寫書籍推薦序與雜誌文章花費了我大量的時間,不巧的是這些文字都沒辦法出現在粉絲專頁上,加上新書撰寫進度,要為粉專填上文字又更顯捉襟見肘。但我看過太多為了撰寫新書,幾乎放棄粉專經營的案例,對那些前輩而言,這確實是個進退維谷的困境,畢竟經營粉專,帶來的是能見度,但如果書賣得好,能見度自然超越粉專效應。
然而對我而言,粉專是我斜槓的起點,哪怕在觸及率這麼糟糕,每天都被建議要買廣告,一個不小心就會被讀者遺忘的緊要關頭,我還是會盡力發文。即便《人生障礙俱樂部趴吐》應該是遙遙無期,我還是會試著補上那些會談室奇譚,包括:「泰國潑水節後居然得到恐慌症」、「自戀型人格的奧客之旅」、「通靈少婦修復版」、「怕蛇的小龍女」、「偷窺狂的二十五連拍」、「跳針人生強迫症」、「罪惡沒有極限–反社會人格」、「尋人啟事–失智症與其家屬」、「你以為是附身,但其實是躁鬱症」等。但更新的速度不會太快,畢竟書約是一個需要履行的進度,故事情節也不會憑空出現,但只要時間允許,我還是會試著讓這些精彩的故事浮出屏幕。
拉里拉雜寫了這麼多,坦白講,就是怕被忘記而已。但什麼都怕,就是不怕丟臉,畢竟粉專經營到後來就是這麼脆弱,患得患失,被稱讚就要想辦法寫出更好的文,被罵就要不斷檢討內容,被抹黑還要勸自己放下,會說不關心按讚數或觸及率,大概都是在裝堅強而已。
不過贈書活動依舊會持續,在這裡感謝各大出版社輪番支持,一張圖系列也不會中斷,小劇場會嘗試以更簡明的形式,讓讀者輕鬆吸收各種心理學知識。
兩年前,我的讀者只有老婆一人,兩年後,增加了一萬四千倍,我相信自己夠幸運了,期盼讀者定時回來逛逛也太過奢求,但只要你對心理學知識有興趣,這個專頁不會有任何有變動,也不會自我放棄。
再次感謝,每位路過與留守的讀者。
P.S. 下周會上線與呱吉「上班不要看」合作的短片,內容聚焦生理回饋儀與相關實驗,雖然不知道最後會剩多少鏡頭,但內容絕對正經不喇賽,敬請期待。